陈贯庄大捷

2012/08/30  浏览量:     

1939年1月,中共鲁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迅速促成以十支队为基础团结其他部队组成纵队,成为鲁西北抗战及团结范部之核心”的决策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决定以十支队为基础,成立“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即筑先纵队(简称筑纵)。1月14日,筑先纵队在冠县西北部的万善村正式成立,司令员张维翰,副司令员朱德崇,参谋长胡超伦,政治部主任袁仲贤,副主任巩固。筑纵下辖7个团和1个独立团,近1万人。在鲁西北地方党的领导下,筑先纵队纵横驰骋在鲁西北大平原之上,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39年4月下旬,张维翰和袁仲贤研究决定,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整个筑先纵队撤销团的建制,除保留第七团和独立团外,其他改为以营为单位的战斗队兼工作队,进行分散活动。筑先纵队在冠县斜店进行了改编,共编为5个营,其中第三营营长赵健民,教导员先后为李凤桐、沙延孝。筑先纵队整编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广大农村为阵地,立即投入反“扫荡”斗争,并取得了多次胜利。而整编后的第三营,在赵健民的带领下,长期英勇奋战,成长为鲁西北地区一支强有力的抗日武装,被世人誉称为“赵三营”。

1939年6月3日,日军第三次占领冠县城,并长期驻扎下来。鲁西北一带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6日,八路军总部决定,黄河以北的军事斗争归第一二九师领导。筑先纵队即归第一二九师指挥。9月20日,中共山东分局对鲁西区党委发出指示:“目前的基本任务,应当首先掌握黄河以南、鲁西各县,在馆、冠、邱三县全面地发展游击战争”。筑先纵队根据上级党的指示精神,在馆陶、冠县、邱县一带,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驻守在冠县一带的筑先纵队指示各营部队,要相机打击对根据地“扫荡”之敌,使敌人不敢在根据地内横冲直撞,以便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建立政权,巩固根据地。

此时,赵健民率领的筑先纵队三营,正驻扎在冠县城东30华里处的陈贯庄,该村有200多户人家,村子周围筑有围寨。为了相机打击敌人,部队在围寨外加修了工事,在踞地面半公尺挖掩体洞,并向外挖了枪眼。三营二连所驻之陈贯庄东南1华里远的小尹庄也加修了工事。

1939年10月1日下午,日军广獭旅团4000余人,由贾镇经陈贯庄南下桑阿镇“扫荡”,从日军大小膏药旗的排列中,可以看出其建制有大队、中队,步兵大队中间夹杂着迫击炮和重机枪连,再往后是由洋马拉着的山炮队,最后是40余辆汽车的辎重队。

发现敌情后,赵健民等人经过认真分析,决定打击敌人后尾部队,如果敌人进行反击,我方即利用有利地形,从防御中予敌以重大杀伤,天黑后再进行撤退。随后进行了战斗布置:副营长张文基率二连埋伏在陈贯庄东南的小尹庄,三连埋伏在陈贯庄村西南的松树林内,赵健民则率一连利用陈贯庄村东北起伏的荫柳棵地形,隐蔽接近敌人。根据部署,战士们迅速进行了埋伏。

当敌人的步兵队、炮兵队经过以后,汽车辎重队进入我方射程以内,三营一连战士即以密集的排枪向敌汽车队射击。趾高气扬的敌军,突然遭到排枪射击,顿时乱了手脚,遭到很大杀伤。敌人的步兵队、炮兵队停止前进,转回头进行反击。战士们在赵健民的指挥下一边还击一边撤到围寨里面,敌人在陈贯庄东北和东门外架起了三挺“九二”式重机枪,向围寨内的碉堡楼及围墙上部扫射。见寨墙上没有火力还击,敌一指挥官又耀武扬威地指挥起来。一连战士大都在围墙下部洞式枪眼内向外监视敌人,营部通讯员、特等射手赵小庆瞄准敌指挥官猛击一枪,对方应声倒下。顿时,东面及东北面的敌人全部龟缩在荫柳棵起伏地后,再也不敢向村寨靠近。

此时,日军步兵大队已从东南方、南方及西南方向小尹庄及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进攻。敌人集中山炮和迫击炮向陈贯庄轰击,村东面的小墙多处被毁。日军在小尹庄东面、南面遭到三营二连战士们的抗击,数次增加兵力进攻,都被击退,伤亡重大。接近黄昏时,三营副营长张文基在小尹庄东头阵亡,营部即命令二连顺道沟撤至陈贯庄村内。三营三连在陈贯庄西南松林坟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后,也于黄昏时撤至村内。敌人因在各处进攻都遭到重大伤亡,多卧在地上不敢前进。在接连痛击敌军后,战士们信心百倍,情绪高昂。当赵健民巡查各处阵地时,在南门见到三连某排排长刘长义,他拍着胸脯对赵健民说:“营长,放心吧,南门这一面,我保证让小鬼子来一个死一个,人在阵地在。”

夜幕降临,全营胜利撤出陈贯庄,向西南行军六十里到达朝城县刘家店子修整。此次战役,毙伤日军110多人。三营副营长张文基等24名指战员光荣牺牲。这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决心,在鲁西北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称为鲁西北平原上的“平型关大捷”,“赵三营”威名远振,赵健民被誉为“常山赵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