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来聊搜集素材

2014/03/13  浏览量:     

本报讯 25日至27日,应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赵继烈以及著名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主任张东来到聊城,就反映我市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及现代发展题材的影片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赵继烈等人先后走访了阳谷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以及莘县冀鲁豫(平原)分局等红色革命遗址,并举行了多次座谈。在座谈会上,赵继烈和张东对于我市革命历史以及涌现出的众多革命人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26日上午的座谈会上,聊城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蔡同民,聊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赵庆忠参加了座谈,与会各方探讨了聊城革命发展历史以及电影资源的利用与合作共享。

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荣向林表示,聊城市是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有“钢铁濮(县)范(县)观(城),华北小延安”之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继而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因此,聊城市有着丰富的影视题材资源。宣传聊城革命老区,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对于促进聊城革命老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后人铭记那段历史,对于宣传和推荐聊城都有着重要意义,将大大提高聊城的知名度。

要拍有故事有人物的聊城影片

——记者独家专访赵继烈

影片要怎么拍?会体现哪些东西?

26日晚,就我市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拍摄以及聊城自身的宣传和推介,记者独家专访了赵继烈。

要拍有故事有人物的聊城影片

2013年11月13日,我市召开纪念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成立70周年座谈会暨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与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研讨会时,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抗战时期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赵镈烈士之子赵继烈就曾来到聊城,对于我市那段革命历史进行了初步了解。2月25日,赵继烈及编剧张东再次来到聊城,并对我市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调查走访,接受本报专访时,赵继烈说,聊城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的事迹对他触动非常大。

“这次来收获非常大。”赵继烈说,聊城的党史专家和研究学者对于那段历史非常熟悉,党和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这让他感觉受益良多。

在赵继烈看来,刘邓大军渡黄河和冀鲁豫(平原)分局两大题材其实都是特别好的电影素材,里面人物众多且鲜活,亮点频闪。比如说赵健民、黄敬等人,一旦影片拍成,不但对观众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同时对于宣传和推介聊城历史和现代化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发生在聊城的重大事件和亮点人物太多了,下一步,我还想找到革命历史遗址当地的老百姓,尤其是对那段历史还有记忆的老人,通过他们的回忆,还原那段历史,丰富人物细节,争取使影片出彩。”赵继烈说,他要拍一部既有宏大叙事,更有精彩故事、丰满人物的聊城影片。

对于那段历史,究竟是以纪录片、电视剧还是以影片的形式来展现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赵继烈说,一开始他就准备以数字电影的方式进行展现。作出这样的判断,是综合考虑了成本和宣传效果等各方面的结果。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投资相对较小,但宣传力度不次于电视剧。

聊城往外推介的空间还很大

实际上,此前赵继烈已经多次来过聊城,聊城给他留下的印象一直都不错,尤其是这两年,聊城整体表现出来的干劲十足和蓬勃的发展势头让他印象深刻。

“上次参观了光岳楼,给我的感觉非常好。”赵继烈说,这次再来,感觉水城的建设力度很大,各方面发展势头都很好。

在赵继烈看来,水城的景色优美,东昌湖等名胜景点让人欣喜,水城名人辈出,如范筑先、张自忠、季羡林等,这些都让人感觉水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不过赵继烈也谈到,虽然水城如今拥有着很多的名胜古迹、革命历史遗迹,流传着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但一直以来的发掘力度还有待加强,向外推介的空间还很大。

“一部《铁道游击队》让人们记住了枣庄,而实际上,铁道游击队只是当时运河支队的一部分,但就因为这部作品,如今人们知道枣庄,知道铁道游击队,却很少有人记得运河支队,这就是文艺作品的魅力所在,而我们现在还缺少这样一个作品。”赵继烈说,《水浒传》以及《金瓶梅》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这些都是聊城的宝贵财富,值得聊城人民充分发掘和整理。此次他就是想通过一部影片的形式,更好地对聊城形象进行推介。

影片中会体现传统文化精髓

除了把聊城元素进行充分体现,在赵继烈的心里,这部影片还要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有效体现。

“我们就拿马路上的司机为例,不礼让行人,随意变道等现象比比皆是,这说明了什么?这就是信仰和道德观念缺失的体现。”赵继烈说,这些现象一方面是教育缺失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的东西丢掉的太多,不仅去了糟粕更是把很多精髓都丢掉了。“现代人,好像除了认钱,什么都不认了,这其实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赵继烈说,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精髓如今不能再忽视了,在影片中,他也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强化,要让观众明白,什么应该是我们时代的准则,什么是道德标准,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的。

有一个革命历史情节让赵继烈印象深刻:赵健民有一次被韩复渠抓住关了起来,眼看逃生无望,赵健民索性对韩复渠的不抗日等种种劣行破口大骂,这一骂反而让韩复渠认识到赵健民是个爱国的有正义感的年轻人,这也反而给赵健民留下了一线生机。

赵继烈说,真正的文艺作品是潜移默化教育人的,这样的细节其实也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坚持的。

不靠谱的文艺作品是在误导人

在赵继烈看来,如今主流价值观的缺失,人们道德观念的滑坡以及因此出现的浮躁心态在影视作品中也多有体现。

“我现在已经很少能完整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了。”赵继烈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东西让他觉得太不靠谱,很多文艺作品所展现的价值观、导向都有问题。

“比如说那部由潘长江主演的喜剧影片《鬼子来了》,很多孩子看完后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哇,原来当年打鬼子这么好玩啊。”赵继烈说,这样的作品以及如今一些作品所展现的“手撕鬼子”等离谱情节,实际上是在误导新生代,也是对过去历史的不尊重。“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会忘记历史,忘记我们的先辈当年是付出了如何巨大的牺牲来换回如今和平的。”

赵继烈说,每逢看到这样不严肃的作品,作为业界中人,他都觉得特别难过。如今国家和人民对于红色历史更加看重,其实就是让人们正确看待和记住那段历史和来之不易的今天,这也是与我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反映聊城革命历史的这部影片同样如此,既要体现革命历史,也要展现聊城当前发展的时代特征。■记者 赵宗锋

■人物简介

赵继烈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赵继烈,但相信很多人看过《四渡赤水》、《远东特遣队》等影片。

  赵继烈,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导演。抗战时期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赵镈烈士之子。1941年5月出生,山东省营县人。1960年8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话剧表演专业。1965年3月毕业,留校任表演教员。1975年8月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曾任演员剧团表演教员、导演等职。从影以来,曾在《南海风云》、《我们是八路军》、《峥嵘岁月》、《十月的胜利》等影片中任场记。在《黄桥决战》、《路漫漫》、《四渡赤水》等影片中任副导演。在《骆驼草》、《老板哥与电妹子》中任第二导演。1985年担任导演,在《朱德和史沫特莱》影片中任执行导演。导演了影片《太阳下的雪人》和电视剧《万无一失》、《哀兵必胜》等。曾在报刊了发表近十篇电影评论文章。此外,与人合作编写了电影文学剧本《四妹子》。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记者 赵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