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红色历史永存

2013/01/29  浏览量:     

 

为了让红色历史永存

——莘县鲁西抗日爱国核心党性教育基地、

“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修复工程建设纪实

牛贵葆 马世祥 闫洪涛

2013年是我党我军德高望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任穷同志诞辰104周年。前不久,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修复落成典礼在宋任穷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隆重举行。

中央、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这次典礼。开国名将陈赓、宋任穷、陈再道子女从北京专程赶来参加了落成典礼。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庆忠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修复工程胜利峻工表示热烈祝贺,在修复落成典礼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宋任穷之女宋勤在典礼仪式上万分感动的说:“莘县是我父亲的第二故乡。特别是1941年至1944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时期,是莘县及杨庄村的群众,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对我父亲及家人无私奉献了一切。”她和弟弟中国老区建设基金理事长宋克荒及陈再道将军之女—陈冰兵、陈江平,对修复落成的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冀南区高干会议旧址、冀南区抗日烈士陵园等旧址,逐一仔细进行了参观瞻仰,并对莘县县委、县政府和大王寨镇党委、政府,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和庄重古朴、别具一格的修复建筑风格赞叹不已。

【历史镜头】1941年、1942年,由于日军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冀南抗战形势极其严峻,根据地和我军活动空间日益缩小。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和129师刘、邓首长批准,宋任穷率领冀南区党委、行署、军区部分后方机关,从河北陆续转移到现莘县大王寨杨庄村,领导冀南军民的革命斗争。自1941年至1944年,宋任穷和夫人钟月林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了时间长达3年之久,与莘县杨庄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新中国建立后,宋任穷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他又相继担任国家第三、第二、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是我国研制“两弹一星”和发展航天事业的主要开拓领导者之一。还相继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并连续10年担任中顾委常务委员、副主任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高度评价宋任穷的一生:“功勋卓著,德高望重,英名永存。”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宋任穷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说:“宋任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宋任穷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一)拉开修复工程建设的序幕

2012年,是建党91周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也是中央提出的“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2月20日,莘县县委书记朱加云作出专门批示:“修复宋任穷旧居暨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是弘扬党的优秀传统,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重要举措,对全县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建设文化大且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县委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贾鹏柱担任组长,负责修复工程的全面指导、协调、文物资料搜集挖掘等方面工作。大王寨镇党委、政府组建修复工程总指挥部,镇党委书记王运达担任总指挥,镇长孟宪水担任副总指挥,并专门安排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抓这项工作。镇党委书记王运达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前来勘查论正,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施工方案;另一方面想千方设百计,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大王寨镇地处莘县马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镇党委提出了 “再苦,修复项目也要上;勒紧腰带,也要把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修复好,建设好”。王运达率领镇党委“一班人”,大幅度压缩镇里的一切开支计划,开源节流,党委每个成员从大局着想、小处入手,带头艰苦奋斗过日子。杨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全力以赴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建设工程计划,分三期进行,占地80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工程,占地30亩,需搬迁农户17家。村党支部书记夏祥印,副支部书记霍玉洪和村两委全体干部,整日“泡在”工地现场,既认真细致地做好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又要为搬迁户找好“新居”,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在整个搬迁过程中,群众都高高兴兴,顺顺利利,没遇到一个“钉子”户和难缠户。村民夏怀印今年66岁,他家的院落原是宋任穷旧居旧址,需要整体搬迁,他和老伴二话不说,啥要求没提,就搬到二儿子家去住了。虽说住的比较拥挤,生活挺不方便,但他们心里挺高兴,整天乐呵呵、甜滋滋地。他万分感慨、语意深长地说:“修复宋任穷旧居,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于教育广大青少年一代,不忘过去,珍惜现在,走向未来,意义重大啊!”

(二)“百年大计,工程质量第一”

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全是仿古建筑样式,用的是古代青砖,仅青砖的型号就分为好几种,长、宽尺寸不等,厚度不一,并且全部是从外地运来。承担这一建筑项目的是莘县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姬海成。他率领几十名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搭起帐蓬,整日吃住在工地、干在工地,身体累瘦了不说累,眼熬满了血丝不觉苦。他激动万分的说:“修复中共冀区党委旧址,事关百年大计,工程质量要永远放在第一位。”从工程设计到拉线、挖地槽、夯实地基、砌墙等建筑的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环节,他都高度重视,亲自把关,没有丝毫和半点马虎。为了保证工期按时完工,白天时间不够用,建筑工人们挑灯夜战,每天施工量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当施工进入夏季,天气非常火热,动一动就是一身汗水。大王寨镇党委书记王运达、镇长孟宪水和机关的全体同志,轮流值班,轮流到施工现场参加劳动,搬砖、和灰、送料、当小工。镇机关的同志几乎全部承担了杨庄村内外沿路卫生清扫和街道两旁墙壁粉刷等各项工作。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夏祥印、副支部书记霍玉洪带领村“两委”干部,始终奋战在施工现场。从施工开始到工程胜利峻工,一连六七个月时间里,杨庄村“两委”干部,没一个在家干家务活的,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程建设上。工程建设人手不够用,杨庄村民踊跃当义务工。村民夏海洋,今年58岁,虽年过半百,但干起活来仍不减当年,一天搬砖800多块。村民霍朝印,今年67岁,妻子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他没误过一天工,天天吃住在工地上,干起活来“不要命”,一天搬砖八九百块,两手虎口磨破了,两手掌硬是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大王寨中学初一学生霍景天,每次放学回到家或星期天节假日,他都坚持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别人不解的问他:“小小年纪,为啥干得这么欢。”霍景天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我的老爷爷霍文全,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杨庄的一次扫荡中,被敌人活埋的。是宋任穷爷爷率领八路军打败了日本鬼子,保卫了冀南抗日根据地,替俺老爷爷报了仇,我要永远记住宋爷爷的这一大恩情,为修复落成冀南区党委旧址流汗出力。不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学好本领,长大接好革命班,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三)中央、省、市、县领导、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在修复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建设过程中,始终得到了中央、省、市、县领导、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4月6日,在莘县县委、县政府和大王寨镇党委、政府在杨庄村开工修复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之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专家一行18人来杨庄进行现场调研,对修复工程给予高度评价。省、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来杨庄进行指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丛锡刚和市政府副市长白志坚也多次深入杨庄进行调研。县委书记朱加云、县长张国洲和县几大领导班子,曾多次来杨庄对修复工程建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现场解决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在修复工程即将胜利峻工之际,开国大将陈赓之子、陈知建将军为“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题名,为杨庄冀南区抗日烈士陵园“冀南抗日根据地纪念碑”题写碑名。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欣然为修复工程题词“冀南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解放军上将、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李来柱题词“承前启后新天地,融古铸今美画图。”中央、省、市级主要媒体对修复工程都相后分别做了大量、大篇幅重点报道。《农民日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党建》等各级党报、党刊,都多次刊登了“宋任穷在莘县杨庄”的有关报道。莘县县委组织部、莘县县委党史研究室、大王寨镇党委还联合精心编辑了《宋任穷与杨庄》、《宋任穷在莘县杨庄大事记》两本书。最近,修复一新的“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被评为“聊城市党史教育基地”、“鲁西抗日爱国党性教育基地”、“莘县党史教育示范基地”、“莘县国防教育基地”。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分批组织三百多名学员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党性教育。自10月17日对外开放以来,仅短短的近两个月时间,就接待红色观光者3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