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经济开发区韩集乡打造红色文化支撑点

2012/12/01  浏览量:     

韩集乡地处聊城经济开发区东部,北与茌平县接壤,南与东阿县相邻,辖37个行政村,2.8万人,1122名党员。近年来,韩集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启动红色文化引擎,将红色文化打造成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一、立足红色资源,理清发展思路。韩集乡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团结带领韩集人民,通过不懈奋斗,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1940年,鲁西运东地委迁至韩集乡迟桥村、大白村一带,在日军统治的夹缝中开辟了茌南抗日根据地。其中,迟桥村是运东地委、专署、军分区的常住地,田纪云、肖华、刘致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在运东地委领导下,韩集人民誓死跟党走,众志成城,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惨重牺牲。1941年春,日伪军向茌南抗日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运东军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迟桥村西的孟尝君高地,歼敌一个团,得枪数百支,巩固了根据地,史称“孟尝君战斗”。为了纪念抗日烈士,茌平县抗日政府在迟桥村西修建了抗日烈士纪念碑。1944年6月27日,日伪军4500余人对茌南抗日根据地运东地委机关所在地进行“铁壁合围”,134名抗日同胞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二七惨案”。7月,运东地委、专署和茌平、筑先两县县委、县政府、县大队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在张会所村竖起了“六二七惨案纪念碑”。1976年,韩集人民为纪念碑修建碑亭。

过去,由于地处三县区交界地带、交通不便、相对封闭等原因,韩集乡一些老百姓有自暴自弃等落后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不和谐、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韩集乡党委、政府在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创新思维,科学定位,确定从稳定民心入手,挖掘、梳理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弘扬红色文化与促进和谐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创造后发优势。

二、依托红色文化,维护社会稳定。韩集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把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实施。2008年,韩集乡联合市、县党史部门,对迟桥、大白两个抗战堡垒村进行考察后,通过全乡党员捐款、社会募捐等形式,投资150万元,在张会所村重建六·二七纪念园,在迟桥村建起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如今,“六二七”纪念园和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已成为聊城经济开发区党员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入选聊城市重点红色旅游线路,每年都有大批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韩集乡还组织文史专业人员,深入挖掘境内的其他文化资源,在精神层面上对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化整理,塑造韩集文化品牌,编撰出版《韩集——孕育着丰厚文化的投资热土》一书,发给全乡3万名干部群众,赠送来宾,并作为小学生课外教育读本,让韩集人民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本地的光荣历史。

近年来,韩集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组织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到六·二七纪念园受教育等形式,传承优良的革命传统,提升干部群众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质,激发了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了人心,维护了稳定。突出的变化是:闲人少了、上访的少了、闹事的少了,想干事的多了、奔富路的多了、建言献策的多了。全乡上下营造出风清气正、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合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做好结合文章,推动科学发展。为了将内在的红色文化优势转变为相对的竞争优势,韩集乡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红色文化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引导到科学发展上,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确定了“以重点项目立乡、以民生项目立乡、以优势农业项目立乡”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新居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使革命老区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的方式,规划了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孟尝君生态酿酒高粱基地;立足韩集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一花一菜一拱棚”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黄花菜、大白菜、大拱棚产业。目前已在湿地腹地及周边发展名贵中药材1300亩、酿酒高粱600亩、黄花菜2000亩、大白菜3000亩、生态瓜果大棚5000亩,注册了“古漯河”、“惠所”牌生态农产品商标,增加了群众收入。二是扩大招商引资。培植了孟尝君酒业、辉煌钢管、慧辉生物能源等企业,拓宽了地方可用财源;古漯河风景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乡里确定建设“十大民生工程”,其中投资1100万元的教韩路改造工程、投资200万元的乡驻地排水改造工程、投资500万元的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投资1100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资400万元的自来水改造工程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四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韩集乡大杨、西集两村先后于2009年、2010年开展农村新居建设试点工作。到目前,大杨新居建设一期工程150户居民楼已经搬迁入住,西集新居建设12栋居民楼也在加紧建设,为农村新居建设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创造了成功经验。目前,韩集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开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相互提升、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韩集乡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