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概述

2012/08/29  浏览量:     

茌平概述

茌平,公元前221年置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故名。位于山东省西部,为聊城市所辖。地处北纬36°22′~36°45′和东经115°54′~116°24′之间。东邻齐河县(属德州市),西靠东昌府区、临清市,南接东阿县、东昌府区,北连高唐县。总面积1003.37平方公里。

茌平县属黄河冲积平原。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3.25%。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等14条河流,有位山引黄第一、二干渠和9条分干渠,全县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生物资源除种养业的生物种类外,全县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700余种。

茌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历年平均气温13.5℃,日照时数2362.8小时,无霜期210天,降水量573.80毫米。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质商品粮基地县。

茌平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县城东距山东省会、“泉城”济南90公里,西南距“江北水城”聊城20公里。邯(郸)济(南)铁路贯通县境,境内有国道2条、省道4条。邮电业务发展迅速,国际、国内联络便捷。城区规划科学合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茌平县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新石器时代的教场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各类文化遗址60余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重大课题,将黄河下游探源的重点放在茌平县。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齐国,齐桓公热情接纳,使居博陵(今茌平县肖庄乡),为其筑“晋台”,并与联姻,使重耳休养生息,终成霸业。战国时期,淳于髡、鲁仲连与孟子、荀子同列。此后,又有盛唐宰相马周,北宋九经状元孙奭,宋代医学大家成无已,明朝状元、礼部尚书朱之蕃,清朝翰林、康熙帝师王曰高,皆为茌平先贤,名列中华青史。

鸦片战争以来,茌平历史愈显伟烈。太平天国北伐军,在茌平冯官屯壮烈殉难;义和团运动,在茌平扩大发展;孙中山组织同盟会,茌平有会员;“五四”运动,茌平有呼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茌平有鲁西最早的袁楼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茌平有闻名全国的“张楼英雄村”;解放战争时期,茌平儿女参军支前,血洒疆场。一部近现代史,茌平功绩昭彰。

茌平县物华天宝,名优特产众多。圆铃大枣,品质上佳,蜚声中外。1985年,茌平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县”,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圆铃枣之乡”。莱阳“茌梨”,因源于茌平故名,与烟台苹果、肥城桃并誉天下。黄花菜,栽培历史2000余年,1997年7月,茌平县“万亩黄花菜增产技术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鉴定。白莲藕,有千年栽培史,博平南莲池藕曾为上等贡品。乐平镇被省列为“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冯屯镇被评为“中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

茌平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尤以民间剪纸、龙山黑陶著称。茌平剪纸造型简练,线条粗犷,形象传神,栩栩如生。1982年10月,山东省民间美术展展出茌平剪纸364幅,占全省参展作品的三分之一。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收藏茌平剪纸80余幅。1993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1996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民间剪纸之乡”。茌平黑陶造型优美,图案精细,刀法淋漓,雕刻剔透。1997年,作品“九龙薰”被山东省委、省政府作为香港回归礼物赠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998年,“浮雕龙瓶”在南斯拉夫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国际金奖;2004年,“岁寒三友瓶”被中国民族博物馆命名为“中华黑陶第一瓶”。近十年来,茌平黑陶20多种作品被国家事物管理局定为“国礼”。

随着全县综合实力的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个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新茌平,正以勃勃生机展现于鲁西平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工业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开发水土资源,挖掘农业潜力,协调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重中之重。茌平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加快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