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革命老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2/08/27  浏览量:     

中共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

一、高唐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高唐现辖9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64个行政村、24个社区,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面积960平方公里,164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村书屋。

高唐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是在山东境内建党较早的县份之一。高唐谷官屯人金谷兰经共产党员、小学教师杨笙甫的介绍于1926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高唐最早的共产党员,金谷兰以家乡谷官屯为中心,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发展了教师杨厚基、徐心斋和青年农民李玉红、田益三等人入党,建立了党的组织。遂后他打入城北一带的封建迷信组织—“红门”中,对农民进行先进思想教育,启发其阶级觉悟,将“红门”改造成党领导下的一支“红团”武装,红团力量发展到25个村,有团员2000余人。

1928年5月4日拂晓,正当红团准备武装暴动之时,由于暴动计划事先被敌侦知,高唐奉系军政府纠集城西北豪绅武装近千人,突然包围了红团总团局、暴动所在地谷官屯,鲁西北特委书记李春荣、团长金谷兰率团员分头迎敌,激战3个小时,因大部分红团团员未在谷官屯,敌我力量悬殊,特委书记李春荣、红团副团长姜占甲等12人英勇牺牲,谷官屯暴动失败。虽然这次暴动未能成功,但这一壮举,唤醒了民众,点燃了高唐革命斗争的烽火,使高唐成为山东省境内的红色区域之一,为高唐抗日斗争播撒了火种,为高唐历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全县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抗敌,有数千名高唐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血洒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高唐人民奋力支前,先后有3千余人参军,有近万名民兵和3千余名民工随部队作战和支前,组织百余名县、区干部南下北上支援开辟新解放区,这些先烈和前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至建国前夕,全县建立了10个区委,发展党员4500余人。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唐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负重奋起,扎实苦干,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县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0.8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54.4亿元,增长299倍;地方财政收入从0.129亿元增加到9.05亿元,增长70倍。特别是工业经济一枝独秀,培植起了全国最大的农用运输机械制造集团、国家级特大型企业—时风集团,全国造纸业十强企业、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泉林集团,2011年,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9亿元,是1978年的1436倍。高唐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以及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首批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等。改革开放以来,高唐县经济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4年)。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进而建立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变革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权,改生产大队为村,建立农村合作社,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使长期被禁锢的农村生产力得以很快解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我们积极发挥传统的棉花种植优势,引进棉花良种,重振棉花雄风,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1985年—1992年)。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十二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大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突破计划经济传统观念,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以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在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改革在城乡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农民群众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创办了工具厂、机械厂等一批县属企业,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阶段(1993年—2003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全力发展工业经济,在全省率先对县属工业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实现了骨干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迅速培植起了时风、泉林、蓝山、热电四大集团以及一大批中小企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跃升至全市首位,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

第四阶段(2003年—2008年)。面对干部群众中出现“小富即满、小富即安”不良情绪,2003年,县委又提出了“打造全国百强县,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和“123456”的工作思路,在全县形成了广泛共识,充分调动起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经济社会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7年县第十次党代会上,县委又作出了“建设经济强县,打造书画名城,构建和谐高唐”的战略决策和“在山东西部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构建起和谐社会,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四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富强、秀美、和谐的新高唐。

第五阶段(2008年—2011年)。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缓慢这一主要矛盾,2008年,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团结一心、二次创业,埋头苦干、再铸辉煌”的奋斗目标,重新提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十条意见》,推动全县工作重心向经济工作转移,经济工作重心向工业经济转移。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作出实施“项目突破”和“双百行动”大会战的决策部署,实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2010年,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1年,确立“十二五”发展目标,即实现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个翻番”,争取五年,力争三年,进入全省三十强、全国百强县。

第六阶段(2011年至今)。2012年初的县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大力实施“2115”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富强秀美和谐的新高唐的奋斗目标,即举全县之力打造时风新能源汽车、泉林循环经济两大千亿产业园,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力能源、文化旅游等10大优势产业,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以上。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时期。

2007年,我县按照“试点引导、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分批完成”的总体思路,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完成3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全县规划覆盖率36%。清平、琉寺、尹集、梁村、固河、杨屯等驻地建设基本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趋完善,为部分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定依据。

自2009年4月份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按照全市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把农村新居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件大事来抓,结合县域实际情况,以城中村、城郊村、镇驻地村、试点村作为工作的重点,采取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加快整村建设工作的实施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按照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我县用2年时间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每年新建户数8000户,2009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00户。工作中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各乡镇驻地加快小城镇建设,尽快形成小城镇集聚效应。在整村迁建试点村建设中,姜店乡苦水郭村、赵寨乡曹庄村、卅里铺乡王架子村、尹集镇蔡庄村、姜店乡南镇村、梁村镇韩寨村等村庄率先启动,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试点带动效应。

我县农村新居集中建设任务为5500户,其中城中村、乡镇驻地及村庄各2000户、城郊村1500户。截至目前,全县农村新居集中建设已开工24个项目,涉及村庄31个,在建304户,完工5202户,启动总户数占计划总量的100%,完成户数占计划总量的95%,集中建设完成投资6.2亿元;农村危房改造全年计划完成1500户,实际已完工1560户,占全年任务的70%,完成投资2400万元。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我县制定出台了《高唐县村镇建设管理办法》,对符合村镇规划、达到施工条件的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完善各项规划,在09年完成“三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全县居住社区布局,2010年又出资50万元重新编制完善了农村新居建设规划,乡镇驻地规划建设万人居住社区,全县规划建设60个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目前,第一批12个农村居住社区正在付诸实施,卅里王架子村、赵寨子乡曹庄村、杨屯乡张大屯村、尹集镇蔡庄村、梁村街和前王村等示范村已初具规模,集中建设户数达276户。2010年上半年为苦水郭、曹庄、小马厂、董庄、王架子等启动较早的村庄拨付2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居住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积极做好建材下乡工作,对建设农户每户2000元的水泥实物补贴,目前正在运作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当前影响高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仍不够优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占生产总值比重远低于全市、全省水平;二是财政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用于民生社会事业的投入相对不足;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势头明显增强,但全民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群众致富增收的途径还不够多;四是和谐社会建设逐步加强,但社会管理的一些环节依然薄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较重。五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农业生产的不便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大多数农民仍以土地耕种为主要生活来源,合村并点后,在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被合并的村民也失去了就近耕作的便利,增加了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自身利益,这种心理预期给新居建设工作带来了强大阻力。

二是群众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多年形成的家族集聚而居、故土难离的思想,加之平房大院、单门独户的生活习惯,使农民对离开旧村老宅,集中迁入新区、从平房搬进楼房积极性不高,致使在新居建设中形成部分迁建容易、整村迁建难的现象。

三是增减挂资金对于农村住房翻建新建户有较大吸引力,而对于拆旧建新、拆新建新则阻力较大。由于当前我县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虽然在新居建设工作中实行了增减挂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但农民需要自己承担一笔较大的资金,因此对于正好需要翻建、新建房屋的农民来说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对尚能居住的一般性旧房或较新的房屋,农民没有换新楼的积极性。在目前补偿资金较低的情况下,农村新居建设的阻力较大。

四是增减挂政策资金到位不及时。目前,省国土资源厅的增减挂政策和去年相比趋于严格,对没有整村拆完的村庄腾出的土地不予验收认可,致使目前整村迁建拆完一部分的村庄不能上报增减挂项目,因此无法得到增减挂奖补资金,影响了增减挂资金在农村新居建设工作中作用的发挥。

五是乡村两级收入不足,调控手段乏力。目前各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较少,村集体经济又非常薄弱,在组织农村拆迁建设过程中没有能力垫付资金,仅能凭优惠政策和上级资金扶持,自身缺乏调控手段,制约了工作的迅速开展。

高唐县革命遗址、纪念馆修建情况表

县名称

已开发修建的革命遗址、纪念馆

未开发修建而又需要开发修建的革命遗址、纪念馆

备注

高唐县

中共高唐历史展览馆

高唐县琉璃寺烈士陵园

高唐县